靖难之役为什么叫靖难

“靖”即“平定”,“靖难”代表“平定祸乱”。燕王朱棣在建文元年七月自北平起兵造反,号称清君侧,指惠帝身边的齐泰和黄子澄为奸臣,需要铲除,称自己的举动为“靖难”,所以这场因削藩政策引发的争夺皇位的内战被朱棣称为靖难之役,也就是给自己夺权的一个借口。

靖难之役简介

建文元年七月初五(1399年8月6日),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与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权(实则由燕王作最高领导,而宁王是被迫加入)为首的藩王共同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,战争持续近三年。建文帝缺乏谋略,任用主帅不当,致使主力不断被歼。燕以燕京(今北京)为基地,适时出击,灵活运用策略,经几次大战消灭朝廷军队主力,最后乘胜进军,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(1402年7月13日)攻下帝都应天府(今江苏南京)。建文帝失踪后下落不明,朱棣登基为永乐皇帝。